🌞欧盟委员会突然提案取消所有美国工业品关税,连正常程序都跳过,就为换美国把欧盟汽车的关税从27.5%砍到15%!(参考资料:2025-08-29财联社——欧盟拟取消美国工业品关税,以减轻汽车关税的打击)这究竟是一份止损的“良药”,还是一杯屈辱的“苦酒”?欧盟委员会最近火速推进的一份对美贸易协议,在欧洲内部引发了剧烈的争论,表面上看,这是一次为了稳定和可预测性所做的努力,但细看条款,却让人觉得味道有点不对。协议的核心内容,说白了就是一场不对等的交换,欧盟这边诚意满满,计划取消所有美国工业品的进口关税,还额外给美国的海产品、龙虾乃至部分农产品打开了市场大门。那美国回馈了什么呢?他们承诺,把欧盟汽车和零部件的关税从骇人的27.5%降到15%,注意,只是降低,不是取消,更何况,美国那边对欧盟的钢铝产品可还维持着高达50%的惩罚性关税呢。这笔账怎么算都有点不对劲,欧盟取消的工业品关税,平均值本来就只有1.35%,而且里面三分之二的商品早就已经是零关税了,这波操作,政治姿态远大于实际经济影响。可美国削减的汽车关税,却实实在在牵动着欧洲的命脉,光德国一个国家,2024年卖到美国的汽车和零件就价值349亿美元,连欧盟自己都承认,这协议对美国更有利。既然如此,为什么还要捏着鼻子认了?答案就两个字:恐惧,这份协议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要对几乎所有欧盟商品征收30%关税的阴影下诞生的,对于许多欧洲国家政府来说,这就是在两个烂苹果里选一个不那么烂的。首要任务是给欧洲关键的汽车产业争取一口喘息的机会,在关税大棒的威胁下,这个行业已经开始“失血”,像Stellantis和保时捷等品牌在美国的销量都在下滑。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为协议辩护时就说,她选择了稳定,而不是对抗升级,为了这份稳定,他们甚至打算跳过常规的“影响评估”程序,急迫之心可见一斑。问题是,这份用巨大让步换来的“稳定”靠得住吗?就在周一,特朗普又发出了针对数字规则的新关税威胁,这让欧盟的处境显得格外尴尬,刚刚付出的代价,可能连短暂的安宁都换不来。欧盟委员会的一头热,并没有在内部换来一致的掌声,恰恰相反,反对的声音正从四面八方传来,这份协议要生效,必须经过欧洲议会的批准,但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已经公开表示,不确定议员们会不会支持。来自德国商界的反弹尤为激烈,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直言,协议根本没有带来所谓的稳定性,德国工商大会的调查更扎心,55%的受访企业认为协议给欧洲经济带来了过重的负担,在那些有美国业务的德国公司里,超过半数表示,协议已经导致他们在美贸易额减少了。一边是行政机构为了避免最坏情况而极力推动,另一边却是立法机构和经济支柱的公开抵制,这种内部的撕裂,恰恰暴露了欧盟在应对外部压力时,自身所面临的深刻困境,这笔交易到底是赚是赔,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了。